By My

be reading 100%

Gimp

directory

MORE

为什么开始用 Gimp

随着 Adobe Photoshop 不断在联网上增加了很多限制,例如必须用 Adobe Creative Cloud 来进行安装。适用于 macOS 的破解版愈发稀少。虽然能用,但因为 macOS 系统更新的缘故。老版本越来越卡。如果是 Windows 10,我还可以继续用 PS cs6 版本,很轻量。再加上最近版本不断增加在线验证,即使能用,但半小时后、一小时后总会提示盗版弹窗,强制退出。(但断网是可以继续用的,不会弹窗)

(可能 Adobe 会不断更新服务 API,即使 ban 了一个,几百个,也会继续增加新的,老是跟 Adobe 内耗也不是个办法。

貌似这个弹窗只会针对 PS,单方面的给这个产品上强度,反之 Illustrator 和 After Effects 基本上没怎么弹过。个人还是很少用 Illustrator 的,更多用 Figma 替代他,AE 和 PS 倒是时不时会用上。

一直与 Adobe 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经济实力还是消费不起。一个月要 167.51 HKD。毕竟我也不是艺术家,甚至很大一部分程度不是靠设计吃饭的,用 PS 最多的场景就是抠图,拆分、补补拆分后的素材。

因此我觉得这种小需求 GIMP 应该能满足我,顺便走出舒适圈,了解下新的环境。确实学到很多没有用的小知识。


Resynthesizer 1

Resynthesizer

在 PS 中有一个很好用的功能叫 ”内容识别填充“,但在 GIMP 仅提供了 Heal 有一说一还挺好用的,但是比较花时间?首先比较劝退的是 Resynthesizer。很难想象这么好的插件自 2004 起就已经发布,至今没有与预装在 GIMP 上。不过让我知道了 macports 有一说一没 Homebrew 好用。

于是我碰到了一个问题,GIMP 最新版本 3.0 无法使用 Resynthesizer,起码在 macOS 上,Windows 上貌似是可以的。于是需要自己编译,自己编译又会遇到 Run-time dependency gimp-3.0 found: NOFails to build, problem with i18n (fixed by making default build not generate i18n.) 这两个问题。让我体验到了类 Linux 的乐趣。

最终我选择了 GIMP 2.0 版本。但好像比 3.0 卡了许多?没 3.0 那么丝滑了,甚至比 PS 还略微的卡?可能是系统适配的缘故。兜兜转转一个小时已经很快过去,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是如此之快。

Book image for gimp/test.jpg

图 1 | 有一说一我觉得 PS 的操作是最舒服的,可以选择识别的范围,用绿色的进行涂抹。还是 可视化的 最终效果显然也是 PS 的最好

或许未来有机会可以拿这个点子练练手,基于现在的这个加入类似 PS 的这种交互,应该会学到很多。不过一些复杂的还是会用 PS,一些简单的或许可以尝试下 GIMP,等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继续用 GIMP 弄一些复杂的好了。